全国服务咨询热线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福建省南平市农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咨询热线:189-6061-1036
手机:13860061555
电话:0599-8516268
传真:0599-8516266
地址:南平市西溪路76号高新区
  

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:首页 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

北方低海拔地区夏季香菇栽培技术
时间:2019-07-01 11:00:01 阅读次数:963
   

香菇肉质细嫩,滋味鲜美,营养丰富,又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,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。香菇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土特产之一。近几年,国际香菇市场逐步发展,需求量与日俱增,秋、冬、春菇货源充足,而夏季由于气温高,鲜菇缺货。若在气温最高的7、8、9月份鲜菇源源上市,则货俏价高。 
一、栽培季节的安排 
香菇属于低温和变温结实性菌类,其菌丝在5~32℃均可生长,但以24~27℃最为适宜。10℃以下或30℃以上生长缓慢,如果温度超过34℃时菌丝停止生长,颜色变黄;36℃时菌丝受到严重挫伤,颜色变红;40℃以上菌丝则死亡。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的温度在5~25℃之间,最适温度为15℃。幼菇一旦形成,即使处于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,仍能生长发育,不过长出的菇品质差异很大。高温时,生长快,肉薄柄长,质量差;低温时生长慢,菌柄短而粗壮,菌盖肥厚,质量好。针对香菇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,在进行反季节栽培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气温情况,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菌株作为生产用种至关重要。武香1号和931等菌株,在气温34℃时也能大量出菇,且生物学效率达100%以上,是目前豫北地区较理想的夏季栽培品种。 
    冀北低海拔地区高温季节栽培香菇,要求在6月上旬开始出菇,其投料制袋应安排在3月中下旬,5月下旬即可将菌筒搬至菇棚或杨树林地进行栽培管理。如果太早制袋,气温低,菌丝生长慢,菌筒长不好;太迟,则制袋时气温高,容易烧菌,而且头潮菇很难出好,从而影响整个栽培过程。 
二、生产袋制作 
(一)原材料准备 
最好选用栎树类木屑,粗细适当,大的如绿豆大小,小的如小米粒大小,干燥,不霉,陈的比新的好。桑树、苹果树枝条粉碎,单独使用或加入30~50%的栎树木屑均可。树木屑如杨、柳、桐、槐等木屑均可做培养料,但菇的产量和质量不如栎树木屑,最好和栎树混合使用。农作物秸秆,如大豆秆、玉米芯,棉秆等,只要不霉变,粉碎后均可使用。 
麸皮一般要新鲜、不霉、无虫蛀。 
(二)配料 
木屑 (栎树火锅树木页) 70%~80% 
棉籽壳10%~15% 
麸皮10%~15% 
石膏2 % 
防污剂(防霉宝,菇力神)0.5% 
料:水= 1:0.8~0.9 
上述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,反复搅拌均匀。加水量视料的质量、天气情况等适当增加或减少。如晴天风大适当多些,阴天、雨天适当少些。 
(三)装袋 
选用宽15厘米,厚5丝的低压聚乙烯香菇专用套袋,要求厚薄均匀、无砂眼、耐拉。截成长55厘米,一端均匀打小褶用线扎紧,再用烛火烧熔化,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。 
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,松紧适当,不要过实或过松,以手拖装好的料袋中央,没有松软感,料袋两端不下垂为度。装实后用线扎口,先直扎,再折弯扎紧,防止灭菌时蒸气从没扎紧的袋口进入袋内,造成水袋。扎口时要把袋口部粘着的培养料擦净再扎,防止杂菌从此处污染。装好的袋要轻拿轻放,不可直接摆放在土地上,下边铺上麻袋、编织袋等物,防止沙粒刺破料袋,造成微孔,造成杂菌感染和水袋。每袋约装干料1公斤,湿重1.5~1.8公斤左右。 
(四)灭菌 
大火攻头,争取在4~6小时内达到100℃,达到100℃后不掉火,不降温,保持16~20小时(或更长),即可达到灭菌效果。蒸好的料袋气味芳香,深棕褐色,色泽一致。停火后闷一夜,当料温降至70℃左右时,抢温出锅,迅速运入接种室,抢温出锅起到巴氏灭菌的作用,可杀死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,抑制孢子及芽孢的萌发,可有效地防止杂菌感染。 
(五)接种 
接种在接种箱内严格无菌操作。接种前接种人员先用消毒酒精洗手消毒,然后点燃酒精灯,接种用的所有工具,都要火焰消毒。菌种瓶外壁用酒精棉球擦干净,在酒精灯上方拔去棉塞,挖去上层1米厚的老菌皮,整块把菌种取出,迅速接入穴内,尽量不要把菌种打碎。每袋正面打3穴,背面打2~3穴,梅花形排列,打一面接一面,穴要点满,要压实,略突出袋面,不可凹陷。菌种块完全把穴口盖严,不留缝隙。如采用枝条接种,可采取直接插入,或用竹签破膜插入的办法,不要完全插入,袋外留有0.2~0.3厘米,封住穴口。 
(六)发菌 
菌袋发菌培养是一项认真、细致、时间较长的复杂工作,从接种至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全过程需50~60天左右,因香菇是恒温发菌,变温出菇的菌类,整个发菌期要求基本恒温24±2℃,相对湿度70%以下,暗光、通风。 
发菌温度要恒定在22~26℃(料温),绝对不能过高过低。如长期高于27℃或低于20℃,培养菌袋时间要延长,出菇期推迟,且菇的产量、质量欠佳。菌袋成熟后(约60天),再把料温升到27~28℃,继续培养4~5天,然后把温度突然降下来,使温差在10℃以上,时间3~4天,进行催蕾处理。第一批菇出的量大、整齐。如长期处于18~20℃条件以下,菌袋起疣状物,不转色,形成白袋,不出菇或出畸形菇,有效积温必须达到1200℃以上才能出菇。前期24℃菌丝发育生长最好,后期27~28℃胞外酶分泌最旺盛,分解木质素、纤维素、半纤维素的能力最强,能积累大量营养,对出菇有利。 
香菇菌丝对温度刺激的表现特别敏感,接种后菌袋培育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如下: 
1~6天 :菌丝开始萌发定植,不要翻动菌袋,一般不通风。此时袋温比室温低1~3℃,室温可控制在28~30℃,正适合发菌的温度需要。 
点种后,每天测量温度3~4次,每个房间一定要多点测定,温度计一定要放在中间层菌袋中间,不可放在上层袋表面,造成室内暗光,一直到50天左右。 
7~10天: 菌丝已吃料,开始生长,可看到穴口周围有白色菌丝。袋温比室温低1~2℃,室温一般控制在26~28℃,第七天进行第一次翻堆,检查菌袋发菌及杂菌感染情况,发现杂菌及时处理,漏种的及时补上。以后7~10天翻堆一次,前两次翻堆,一定要轻拿轻放,以后几次翻堆,手法可以加重,增强刺激,每天通风2~3次,每次30分钟。 
11~15天:菌丝已开始旺盛生长,菌丝生长4~6厘米,新陈代谢也随之旺盛,袋温和室温相等或比室温高1~2℃,室温应控制在24℃以下,以降温为主,加大通风,进行第二次翻堆。 
16~20天: 菌丝大量繁殖,穴口菌丝生长7~10厘米左右,袋温比室温高3~5℃,室温可控制在22~24℃,以降温为主,适当通风。此时菌袋内氧已缺乏,满足不了菌丝生长发育的需要,应打开套袋袋口,进行通风换气。 
20天后用不锈钢针、竹针等刺孔增氧,每隔10天刺一次,逐次加大、加深,每个菌袋大约可刺40~60个孔。枝条菌种可分次拔除,每次2~3根,拔枝条后温度可突然增高,要加大通风。 
21天以后:接种穴菌丝连接,随着刺孔增氧,菌袋自然升温比室温高5~10℃,注意通风,散堆降温。 
穴口菌丝相互连接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科学地利用翻堆,通风调温,满足菌丝发育对温度的要求,基本达到恒温,此项工作一直保持到菌袋培养结束,约50~60天。 
50~60天: 袋表疣状物产生,棕色色素分泌增多,50天后去掉门窗遮荫物,给以光线刺激,促使菌袋生理成熟。脱袋前,把温度提高到27~28℃保持四天,使菌丝分解木质素,并积累大量营养,为出好菇作准备。 
三. 出菇期管理 
香菇发菌期管理全部在室内完成,要达到并满足菌丝体生长发育的要求,恒温培养好菌袋,只要改造控制小环境,是完全可行的,难度并不大。 
出菇管理完全在室外菇棚里完成,受小环境条件和大自然的影响和制约。要让其多产菇、产好菇,要达到让原基顺利发育,菇蕾形成,子实体生长等条件要求,是件很复杂的事,必须合理利用大自然环境条件,科学创造人为条件,才有可能达到。生长优质香菇并不是菌种的固有特性,完全决定于管理技术、人为地创造环境条件,满足优质菇的形成和生长的需要。其具体管理技术和措施如下: 
(一)栽培场所 
1.场地选择:菇棚要选择向阳、背风、地势高燥、平坦、不积水、环境清洁卫生、水源充足,进出料方便,大、小满足种植量需要的场所。如大田、房前屋后、村边、杨树林等均可。 
2.菇棚的选择:日光温室、塑料大棚均可。棚膜上覆盖草帘或作物秸秆,作遮荫及菇棚降温用。草帘的厚薄疏密可随季节、天气、菌袋不同阶段及子实体的生长情况,随时灵活调节。杨树林林荫下建2m宽的中棚或1m宽的小拱棚也行。 
菇棚要建的既牢固,又省工省料,也可用木柱、水泥柱代替砖墙,也可根据不同需求加以革新、改进。北方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经改造即可使用。 
3. 菌袋排放: 菌袋竖排在菇架上,袋距4厘米左右,1m2菇架,可排放约30~40袋。 
(二)出菇管理 
菌袋培养成熟后,局部转色后即可脱袋转色。脱袋出菇,便于管理,畸形菇少,菇潮集中,是成功的传统方法。 
1.脱袋的标准(生理成熟的标准) 
(1) 菌袋培养时间在60天左右。 
(2) 用手托菌袋有弹性和质轻感。 
(3) 疣状突起物占袋表的四分之三以上,疣状物变软,有弹性,用手指轻压下陷,松开手指又复原。状如蒸熟的蒸馍。 
(4) 浅棕色素分泌物占袋表的二分之一以上。 
(5) 总有效积温达到1200~1300℃。 
上述条件综合判断,灵活掌握,不可硬套。如时间已达60天,但未达到生理成熟,可能是培养温度低于20℃,曝光过晚、或光照不足所导致,不可脱袋,过早过晚脱袋对以后的出菇都不利,影响产量和质量。 
2.脱袋方法及注意事项 
(1)将菌袋运至菇棚或专设的转色基地。 
(2)用利刀把薄膜切开,所用刀片及切线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。切口不可过深,以划破薄膜为准,不可伤及菌丝。 
(3)脱袋在菇棚内进行,如专设转色场地,要边脱袋,边摆放,边盖薄膜,防止菌袋、菌膜脱水干燥。 
(4)脱袋最好选阴天或晴天早、晚进行,大风天气不宜进行脱袋。 
(5)有杂菌感染的菌袋,不脱袋,采取带袋出菇。 
(6)事先将专用转色场所或菇棚用喷雾器洒湿,保持空间相对湿度85%。 
3. 转色管理 
转色是香菇独有的特性,是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,进而达到生理成熟发生子实体的标志和生理过程。菌袋表面先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的气生菌丝,接着倒伏,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,同时开始分泌色素,吐出黄水,菌袋由白色转向粉红,棕紫褐色,带金属光泽,形成被称作“人造树皮”的菌膜,即转色。转色管理的具体措施为: 
(1)脱袋后1~4天,密闭薄膜,不翻动菌袋,保持温度18~22℃,湿度85%,遮六成荫。如温度高于23℃,揭膜通风一次(23~30分钟),直到菌袋表面长满一层白色气生菌丝。当再生气生菌丝变为浓白时,要拉大干湿差,每天揭动薄膜通风1~2次,每次30分钟,增加菌丝体与空气和阳光的接触,促使菌丝倒伏,并分泌色素。 
(2)第5~8天,菌膜表面分泌一层黄红色至棕紫色的水珠。,此时应结合揭膜通风,连续两天给菌袋喷水,第一天用喷雾器轻喷,把黄红色的水珠冲散。第二天加压重喷,把过浓的棕红色水珠冲净,然后待袋表菌丝干燥,不粘手时再覆盖薄膜,以后在保证温度的同时,每天通风2~3次,加速空气流通,至转色结束,转色一般8~12天完成。正常的转色为菌袋表面形成一层棕紫色菌膜,薄而均匀,色泽一致,并带有金属光泽。 
(3)第9~15天 ,转色结束后,每天进行干湿差及温差刺激,昼夜温差拉大到10℃以上,但要掌握最低15℃,最高30℃,连续3~4天,即可有大量菇蕾发生。 
4. 变温催蕾 
香菇属低温、变温结实性菇类。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,在温度较低,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,菌丝生长迅速变慢,养分和水分积贮在一起,用以抵抗外界不良环境,迫使其开始纠结成“盘状”组织,盘状组织不断得到营养而膨胀,进而形成原基,转色后一直处在高温、恒温或过分干燥的条件下,原基便很难形成,即使形成也会死掉。因此,原基形成必须创造一个温差和干湿差条件,保证原基形成并正常发育成菇蕾。具体措施如下: 
(1)拉大菇棚温差,低温、变温催蕾。菇棚温差必须拉大到10℃以上,相对湿度85%,夜间10时后,揭开薄膜,降低温度,造成昼夜温差10℃以上,干湿差15%,连续处理3~4天,菌丝便可互相纠结形成原基。出过一、二茬菇的菌袋,养好菌,浸过水分,含水量在60%左右时,也必须用上述办法催蕾。因北方比南方温差和湿差大,所以比南方形成原基多,出菇多,产量高,质量也好。 
(2)创造适宜的温度和通风条件:催蕾后原基形成,棚内湿度控制在85%左右,每天通风1~2次,时间长短根据天气和温度而定,高温高湿应早晚通风,时间可长些。温度低在中午通风,时间应短些。温度在30℃以上,遮荫物要加厚,菇棚底部薄膜全部揭开,加大通风,大风天气少通、小通风或不通风。一定要保持菇棚内空气新鲜。 
(3)保温保湿:原基形成后,成活时间仅为3~6天,此期间内,必须创造发育成菇蕾的条件,使这些已形成的原基能转化为菇蕾,不然原基要死亡,误一茬菇。原基形成后,保持较为恒定的温度和湿度3天左右。温度为15~30℃,湿度75~85%,适当给予散射光。大量菇蕾产生后,进而可生长为子实体。 

5. 间歇期养菌 
每采摘完一茬菇后,菌袋要休养4~7天,长者达数10天。待菌丝恢复生长,采过菇的穴孔里,又长满白色菌丝,菌丝积蓄一定养分,为间歇养菌。其作法如下: 
(1) 遮荫、光线要暗,遮7~8成荫,如发菌室的阴暗度。因强光对菌丝的生长和复壮不利,还能抑制菌丝的生长,加速老化。长时间的强光照射,可使菌袋变软或散团、断袋,造成减产或从此不再出菇。 
(2) 适当提高菇棚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。湿度过低或温差过大,空气相对湿度过小,对菌丝复壮及生长不利。间歇养菌期,要把温度提高到24℃,湿度保持在75~85%。 
(3) 加大通风,保持环境空气清新。提高温、湿度后,菌丝体生长代谢旺盛,需要大量的氧气,同时也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,应加强通风,排出二氧化碳,防止后期杂菌感染。 
(4) 防止长时间大雨冲淋。间歇期养菌,如遇阴雨期可揭开薄膜,短时间淋点小雨,增加菌袋含水量和空气湿度,但不能长时间大雨冲淋。菌袋养好后,及时补水、催蕾,进行出菇管理。 
6. 补水 
每采一茬菇,补一次水,菌袋补水的方法很多,现介绍几种较实用的方法: 
(1) 补水器补水法:利用补水器补水,简单、方便、快速,补水器再配以缸、盆、筒盛水容器,2~3人配合,在原菇棚进行,每小时可补水300袋左右。补水时接通补水器电源,将插管刺入菌袋,把菌袋完全浸没在水中,袋内空气全部被抽出,造成负压,水分便均匀自然浸入袋内,达到水量后,拔出插管,刺入另一袋。 
(2)注水器补水法:用空心金属管制成的注水器,管长25厘米,尖椎空心,钻有20多个出水小孔,注水时先在菌袋一端,用同样规格钢筋打一个注水孔,把农用喷雾器喷头取下,换上注水器,把注水器插入菌袋注水孔内,借助喷雾器的压力把水输入菌袋。 
(3) 喷淋补水法:将需补水菌袋用梅花钉板抽打几下,或用双手紧抓住菌袋,十个指头向袋表菌皮按压,稍有“吱吱”响声,指痕部位略有微凹,外膜受到震裂,有利于水分吸收。利用雾灌喷头向袋表直接喷水,前1~2天要小水细喷、勤喷,每天3~4次,待菌袋表皮菌膜湿润,基质吸收一定水分后,可加大喷水量,采用大水、粗喷、勤喷,并向空中和地面喷水,加速水分吸收,一般喷水3~4天即可。 
补水后的菌袋,通风1~2小时,袋表水分稍晾干后,进行正常变温催蕾管理。 
采过3~4茬菇后,生物学转化率达70%左右时,为保障后期产菇的数量和质量,结合补水,可适当补充营养。补充营养以易转化吸收的、速效的营养物质为主,如葡萄糖、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,各营养成分的配比及用量根据产鲜菇量多少,进行估算补充。 
四. 采收 
采菇时一手按住菌袋,一手捏菇柄基部,先左右摇动,再向上轻轻拔起。注意不要把菇根留在菌袋上。这样容易引起菌袋腐烂感染杂菌,也不要带起大块培养料,不然会损坏菌袋菌膜造成创伤变形,影响下茬菇蕾形成。要采大留小,不碰伤周围小菇蕾。丛生菇或生长较密的菇,可用小刀分割采下。 
采下的鲜菇要装在竹筐、塑料筐等硬质容器里,不要装在布袋、编织袋里,防止相互挤压损伤。分检及切根时,手指要捏住菇柄,不要捏菇盖,否则菇盖易变色,影响菇质。 
鲜销菇是指保鲜香菇对外出口,菇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,一般菌盖直径4厘米以上,菌膜微离,不开伞,无畸形,采收后用不锈钢刀、竹片刮净菇柄下端粘附的培养基,及时放入冷库保管,防止变色、变质及开伞。用硬质卫生的容器盛装,及时销售。 



Copyright 2019 福建省南平市农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